记录与见证之二
前行中的动力(随笔)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任何时候都需要有正能量来引导众人;劳动模范及各类先进人物无疑就是一种鼓舞人们奋发向上的的正能量。bob体育平台官网
是一个历史悠久、功绩卓著、人才林立、英雄辈出,又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企业,在五十年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七百多名局级以上劳模,如果加上各类先进生产者、科技标兵、优秀党员、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岗位能手等,估计有数千人,这些先进人物激励和鼓舞着一代代职工奋勇向前,不断创造着新的业绩。
先进人物是企业各个发展时期的杰出代表,他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彰显了那个时期的进步,也表现出那个时期职工思想和行为,她是时代的印迹,这个印迹涂满了时代的金色光环。树立一个典型,就是赋予典型以强大的生命力和号召力,让典型所代表的那种忘我奋斗精神继续发扬过光大,让这种精神和号召力吸引、激励和鼓舞更多的人来学习和跟进。与先进典型同步,是树立典型的初衷。
走进韩城矿业的历史,你会浮现,在五十年的发展道路上,许许多多的先进人物就像路标一样矗立在企业前行道路的两旁,召引着后来的人们向着前方开拓和奋进。王兴昂和王秀玲是韩城矿区建企后首次被原煤炭部授予劳动模范的先进人物。从黑龙江七台河迁徙至陕西加入到韩城矿区“三线建设”的王兴昂,最早在上峪口矿掘进连当连长,在一次透水事故中,他身先士卒,临危不惧,只身跳入刺骨的冷水中,指挥工友们与涌水搏斗,抢排大量涌水,积极组织生产,抢回了因水患而耽误的工期和任务。后来,矿上组织起一支突击队,他担任队长,期间,他带领工友们苦干加巧干,克服了设备机械不足等困难,发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只用三十天时间创造出月进二百余米的省级记录;之后,他一直保持着这种精神和干劲,屡屡创造省级、全国级生产新记录,也成为矿区职工群众心目中的英雄。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正是大力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在当时的矿区建安处砖厂有一名青年女工名叫王秀玲,当时她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于是她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利用饭前、班后、早起、晚睡等一切空闲时间见缝插针地学习文化知识,即使每次外出开会,她都把书本带在身上;为了多学知识,她经常节俭生活,把省出来的钱去买书,在最初工作的五年间,她先后购买了社会科学、经济和英雄人物事迹等方面的书籍三百余本。在工作中,她总是带头去做,尽全力地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有时遇到其他班组人手少时,她就连续上完两个班才去休息。有好几次夜里,她正在潜心学习时,发现外面下雨了,她立即放下手中书本,来到工地上为新做的砖坯盖上遮雨篷布。在砖厂工作的八年中,她义务奉献的工时达四千多个。正是由于她的刻苦学习精神,成就了她的个人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她不仅被授予省级和部级劳模,还取得了本科学历和高级职称。
在企业发展进程中,有两个人先后成为全国劳模,一个是陈卫国,一个是杨栋。农民协议工出身的陈卫国,来自于湖北郧西深山,当时他家境贫寒,好在他的对象在矿区,这样,他千里迢迢来到韩城加入到煤矿的行列,成为一名矿山人。由于他胆大心细,干活踏实,很快得到队长的赏识,老队长有意对他施以教育和栽培,使他成长为骨干工人。成为班长后,一次下午四点班,几名工友带着酒气来到队部硬缠着他要入井;他苦口婆心地一番开到和教育,总算挡住了这几名欲下井的工人。还有一次零点班,一名老工人在井下急着干活,忘了检查工作面周围的安全情况,这时陈卫国立即上前制止了那名老工人,把他拉到自己身边;就在那名老工人说着“没事,这么多年了······”的当儿,一块巨石落了下来,砸在老工人刚才干活的地方,顿时让老工人惊出了一身冷汗。以后的多年里,陈卫国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他以负责和担当的精神,时刻保证着工作面的安全环境。一次工作面发生冒顶,他与队长两人上前处理冒顶区的险情,他提出用打木垛的方法谨慎处理;按照他的方法,众人很快就将这一险情处置到位,保证了生产急需。当上全国劳模后,周围的邻居对他妻子说:你老公现在是全国劳模了,向矿上申请一套住房应该没问题了。当他得知后,谦虚地劝导妻子说:我只是个农民协议工,国家和矿上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已经知足了;比我干得好的、贡献大的人多得是,再说矿上没房子的职工又不是咱一家,咱不能张这个口。这就是一个劳模坦诚的心扉,也是一个人高洁的灵魂和优秀的品质。“80后”杨栋来自于陕南一个偏远的山村,家中兄弟姐妹多,经济拮据;为了生存,他在婚后第十天背负着伍万元的婚债,毅然来到韩城矿区,成为一名煤矿工人。抱着“要干就干出个样子,要闯就闯出点名堂”的决心,他跟着一名老工人边学习边工作,很快,挂梁、打柱、攉煤等井下活路他全学会了。在工作面由炮采变为综采后,年轻好学的杨栋利用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刻苦学习综采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很快就成为一名合格的煤机司机。多年的工作中,他没有放松学习,而是如饥似渴地继续钻研煤机技术,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又一段时间,井下工作面所使用的旧煤机频繁出现故障,他接到电话立即前往井下现场进行处置;处置过程中,他发现了问题症结所在,于是开动脑筋对煤机离合器销子进行改进,对相关设备和零部件进行技术改造,从而使旧煤机运转正常,为生产出力。在何谓“劳模”的问题上,杨栋这样回答说:“劳模,顾名思义就是要能‘劳’,‘劳’出成绩,‘劳’出一种境界。”在每一个先进人物身上,都有着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无疑是高尚的、纯粹的。
bob体育平台官网翻开煤矿的群英谱,你会发现里面的优秀人物大都是实干家,是“老黄牛”式的人物。刘忠缠就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早在建矿初期,这位来自于蓝田的“三线战士”,就以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奋战在煤矿的运输战线上;那时的矿山正处于建设初期,一切工作都是原始的、艰苦的;当他看到新铺设的轨道高低不平、影响生产的情形后,他二话没说,带领着工友对万米长的轨道进行整修,整整奋战了三个月,才使整个轨道、架线和水沟达到平整、畅通的标准。一次,溜煤眼让木头被堵塞了,他顶着哗哗流淌的煤泥水,挥舞着斧头砍了半个多小时,才疏通了溜煤眼。还有一次,溜煤眼被一块巨石堵住,他带领一名工友,用钢钎和大锤对那块巨石整整砸了十余个小时,终于砸碎了巨石,疏通了溜煤眼。那时的煤仓一遇到井下出水,就夹带着煤泥四处横流;刘忠缠每遇此事,就跳进煤泥水中奋力排险,有时要连续苦干两三个圆班,才能全部清理完这些煤泥,其中的劳累可想而知。在他成为部级劳模后,他对工作的热情和拼命精神丝毫未减。在八十年代,矿上经常组织生产会战,一搞会战,运输战线就十分忙碌;一次,他父亲患病,他请了三天假将父亲送到西安住进医院后,托付给姐姐照料,而他又返回矿上投入到工作中;在这一年的大干百天战役中,他呕心沥血地忙碌在运输一线,确保了整条运输线的畅通。后来,他调到了井上,加入到后勤战线队伍中;但他依然保持着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和务实作风,将后勤管理工作搞得风生水起。
在滔滔黄河中英勇救人,那是何等的无畏;在韩城矿区就有这么一个人,他叫石凯杰。事情发生在二零零九年七月十日,已职务退出多年的桑树坪矿纪委副书记石凯杰当时正在黄河岸边垂钓,突然听到从黄河上游传来呼救声,原来有四名青年不慎落入黄河激流中,已近六旬的石凯杰奋不顾身跳进黄河中,凭着良好的水性和超人的胆魄,将一名青年救上了岸,当他想再去救他人时,落水的另外三人已被激流卷走,消失得无影无踪。事发十余天后,他突感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不久就离开了人世。石凯杰生前曾获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荣誉,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他一贯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廉洁奉公,许多难办的案件在他的手里都迎刃而解。一次,在办案的节骨眼上,突然从老家传来父亲去世的噩耗,他权衡再三,只是书信一封和寄去一些钱,继续留在矿上坚持查案,直到使案情水落石出,他还是一个大爱行善之人,在他常去钓鱼的路途上有一户人家,有五个女孩,家境非常贫寒;了解到实情后,他主动担负起这户人家五个女孩的学费费用,且坚持了许多年,一直到将五个女孩中的四人全部送进了大中专院校。石凯杰的事迹已被矿区和当地的人们传扬和铭记。
没有什么比能够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更具有意义了。桑树坪二号井王晖在二零一零年一次义务献血时有幸成为陕西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二零一七年,他的这一愿望得以实现,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飞越千里成功救助了一名不到一岁的白血病患儿;在送去造血干细胞的同时,相关人员还送去了二号井三百多名职工为重庆患儿的万余元爱心捐款。这件事在韩城矿区可谓首次,王晖的名字传遍了矿区和韩城地区,他的事迹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在人们的心中熠熠生辉。(冯骁)